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批准发布《安全型防虫蛀剂》等六项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2 18:52:19  浏览:80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批准发布《安全型防虫蛀剂》等六项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1999]68号




关于批准发布《安全型防虫蛀剂》等六项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

为促进保护环境产品的开发和使用,统一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技术条件,现批准发布《安全型防虫蛀剂》等六项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的编号、名称如下:

1、HJBZ4-1999 水性涂料(代替HJBZ04-1994)

2、HJBZ8-1999 洗涤剂(代替HJBZ08-1995)

3、HJBZ32-1999 安全型防虫蛀剂

4、HJBZ33-1999 低辐射彩色电视机

5、HJBZ34-1999  低污染型轻型汽车

6、HJBZ35-1999  植物纤维一次性餐具
  
以上技术要求自批准发布之日起实施。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涂料(HJBZ04-1994)》和《无磷织物洗涤剂(HJBZ08-1995)》同时废止。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沈阳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
 

(1997年2月25日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财政局是全市财政支农资金的主管部门,各区、县(市)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工作。
  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农垦、畜牧、乡镇企业等农口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工作。


  第三条 财政支农资金是各级政府为支持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农口各项事业,在预算内安排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 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应当坚持集中使用原则、公益性原则和示范性原则。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农资金应当建立财政支农资金专户。实行财政支农资金专户核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六条 各级农口行业主管部门应在每年十月末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下一年度支农项目及其资金使用计划。


  第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确定前,可预先拨付一部分资金。生产资金应在当年及时全部拨付到位。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严格控制财政支农资金的预算结转比例和数额,其结转数额不得超过实际支出的10%。


  第九条 财政支农资金到位应实行与资金分配挂钩的办法,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农资金生产建设性和非生产建设性支出,应当正确划分,分别管理,不得相互挤占。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对同级农口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支农项目及其资金使用计划,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认真审核。对符合规定的方可列入年度预算。


  第十一条 实行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管理负责制。市级项目,由市财政安排支出;区、县(市)级项目,由区、县(市)级财政安排支出。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及农口行业主管部门应按国家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不得伪造、变造、毁灭会计资料。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阻挠。


  第十四条 本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一、案情简介

  王某于某日上午潜入他人家中进行盗窃,在翻找财物的过程中被返回家中的男主人当场抓住。针对此案,司法实务界对王某入户盗窃构成盗窃罪并无异议。《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对《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的罪状进行了修改,在原来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条文之后,增加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这三种行为方式,对于这三种行为方式,并无数额和次数的要求。但是对王某盗窃罪属于既遂还是未遂却存在争议。目前出现了三种不同观点。

  二、对于三种观点的比较分析

  观点一:是否构成盗窃罪既遂取决于王某入户盗窃时家中是否有人。⑴如果户内无人,则其社会危害性与一般盗窃相仿,主要表现为对公民财产权的危害,而对公民人身权的危害程度明显减弱,仅表现为对隐私权和住宅不受侵犯权的侵害且程度较轻,而对生命健康权这一最重要的人身权的潜在危害基本忽略不计,因此应当视同一般盗窃处理。户内无人且数额较小时,不应当构成盗窃罪;户内无人且数额较大时,按照普通盗窃罪处理。⑵如果户内有人,则构成对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双重侵害,不论实际窃取的财物数额大小,均构成盗窃罪(既遂)。倘未窃得财物,则仍构成盗窃罪(未遂)。

  观点二:王某构成盗窃罪既遂。这种观点认为,入户盗窃不仅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而且侵犯了居住安宁权。只要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入户盗窃的行为,侵犯了两种权利中的任何一种,即可构成盗窃罪的既遂,入户盗窃类似于举动犯。

  观点三:王某构成盗窃罪未遂。这也是笔者所持的观点。作为盗窃罪,它本质上应该属于财产型犯罪,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财产权,盗窃罪保护的是公民的财产权。《刑法修正案(八)》中将入户盗窃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入户盗窃的情节更加恶劣,主观恶性更大,而且非常容易转化为抢劫罪、强奸罪等暴力性犯罪,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权。入户盗窃单独列出,是为了突出对这种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打击这种侵犯财产的行为附带保障人身,起到一种很好的威慑作用。保护私有财产,依旧是盗窃罪的终极目标。所以,从本质上讲,入户盗窃保护的客体与家中是否有人,是否侵犯了居住安宁权无必然的联系。因此,入户盗窃的既遂未遂问题,应当看公民的财产权是否被侵犯,与其居住安宁权也没有必然联系。

  笔者认为,入户盗窃未窃得财物应属盗窃罪未遂。

  我们来看盗窃罪既遂的认定标准。通说认为是“失控说”,即主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盗窃着手以后,会出现既遂、未遂和中止三种情形。着手之后,主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构成既遂,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盗窃失败的,构成未遂,由于自身原因放弃犯罪、积极悔过有效避免犯罪结果发生的,构成中止。在本案中,王某在寻找财物的过程中被抓,很明显属于已经着手,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被抓,财物并未失去主人的控制,因此构成盗窃未遂。

  笔者认为这种争议的原因来源于对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和盗窃罪犯罪形态两个理论问题的混淆。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构成的组成部分。要件的有机统一形成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件是确定罪与非罪,此罪和彼罪的唯一标准。而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犯罪形态包括预备、未遂、既遂、中止。犯罪形态主要是对量刑产生影响,因为不同的犯罪形态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危害性。

  三、入户盗窃的着手问题

  入户盗窃的着手,对于整个犯罪过程来讲非常重要,只有犯罪着手了,才会牵涉到犯罪未遂、既遂和中止问题,对于犯罪的定罪、量刑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认定盗窃的着手呢?张明楷教授坚持法益说和结果无价值论,根据他的观点“只有当盗窃行为具有使他人丧失财产的紧迫危险时,才是盗窃罪的着手。”至于何时产生该危险,则需要根据盗窃类型具体判断,而不能确定一个绝对的统一标准。笔者也持这种观点,盗窃罪属于财产犯罪,“只有当盗窃行为具有使他人丧失财产的紧迫危险时,才是盗窃罪的着手”,所以,仅仅是侵犯居住安宁权,并未使财物置于丧失主人控制的紧迫情形时,并不构成入户盗窃的着手,也就无所谓既遂未遂问题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