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计划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做好军队精简整编编余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21:24:26  浏览:829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划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做好军队精简整编编余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

国家计委 公安部 等


国家计划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做好军队精简整编编余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
国家计划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行政区)计委(计经委),劳动局,人事局( 劳动人事厅),民政厅(局),公安厅(局),粮食(商业)局(厅),各军区、 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人民解放军1985年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精简整编,裁减员额100万。目前整编任务已顺利完成,但尚有部分撤销、合并、 缩编单位和编余职工还未进行安置。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发[1985]13号文件《关于支持军队体制改革、精简
整编的通知》精神,妥善解决好精简整编中编余职工的安置问题,特作如下通知:
一、军队精简整编是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部队各级领导要认真做好编余职工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分配,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地方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周密计划,把安置军队编余职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二、军队编余职工安置的对象和范围,是指军队在精简整编中由于单位撤销、合并、缩减编制而造成编余的且为1985年年底以前招收录用的全民所有制固定职工( 包括在编、非编职工)。
三、对军队编余职工的工作安排,各地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职工的具体情况妥善安置。全民所有制职工原则上仍安排在全民所有制单位,确无全民所有制单位接收的,也可安排在集体所有制单位,保留其全民所有制职工的身份。
四、安置的办法,在编职工可参照劳动部、人事部、民政部、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总参、总政、总后(1988)后司字第384号文件有关规定, 先办理编内转编外手续,再进行安置;非编职工应按照先调剂后安置的原则,凡安置地军队企事业单位需要增人的,先在编余职工
中调剂解决,无法调剂的由各地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安置。
五、军队编余职工,凡符合离休、退休条件的,应办理离休、退休。并按照民政部、劳动部、总参、总政、总后民(1982)39号文件规定,符合离休条件的,交当地或接收地区的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符合退休条件的,交当地或接收地区的民政部门管理。对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
五周岁以上的编余职工,可提前退养,本人享受退休职工待遇,待达到退休年龄后再办理退休手续。对体弱多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应办理退职。凡移交民政部门的退休、退职职工,其退休待遇、安置办法、经费渠道,应按照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和民政部、财政部、(82) 财事

字11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对犯有严重错误尚未作出结论的, 待作出结论后再移交地方安置。
六、军队编余职工原则上就地就近进行安置;当地县、市安置确有困难的,也可到相邻县、市进行安置;对夫妻分居两地,或父母在异地身边无子女的,经军队军以上单位批准,也可以进行易地安置。编余职工的安置,由三总部、各大军区、军兵种、国防科工委的政治、后勤部门,按
照目前的分工,与调入安置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办理安置手续。对从外地进京、津、沪安置的要从严控制。移交的材料必须完备,要有军队师以上单位或地方劳动、人事部门的招收录用手续和历次调整工资材料。军队有关部门要把编余职工移交材料于今年11月底
以前移交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
七、军队编余职工安置手续的办理,在编职员和在编工人改为非编职工进行安置,分别由军队师以上单位的政治部门和职工管理部门填写《在编职工转非编职工审批安置表》(样式附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经安置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安置;凭
审批安置表复印件,到当地公安、粮食部门办理落户和粮食供应关系手续。非编职员和非编工人的安置,由军队师以上单位的政治、后勤部门,按照目前的职工管理分工,填写《拟安置军队编余职工登记表》(样式附后),经安置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审批同意后进行安置;
其中异地安置的,凭登记表复印件到公安、粮食部门办理户口、粮食迁移手续。
八、根据军队精简整编的要求,安置军队编余职工的工作原则上于1988年底完成,最迟不得超过明年3月底。 各地区接收安置军队全民所有制非编职工的人数和工资总额,于1989年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局、人事局(劳动人事厅)和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后勤部分别汇
总并分别上报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和总后勤部,由总后勤部将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指标划拨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区接收安置军队在编职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汇总上报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由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相应核增劳动工资计划和干部指标。
九、对军队编余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和军队各级政治、后勤部门,要严密组织,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抓紧办理,保证按时完成。
附一:在编职工转非编职工审批安置表
------------------------------------------------------
| 姓 名 | | 单 位 | |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民族 | |
|------|------|--------|-------|--------|------------|
| 家庭出身 | | 本人成份 | | 文化程度 | |
|------|------|--------|-------|--------|------------|
| | | 行政(技术) | | | |
| 政治面貌 | | | | 工资级别 | |
| | | 职务或工种 | | | |
|----------------------------------------------------|
| 基础岗位工资 | | 工龄津贴 | |
|----------------------------------------------------|
|何 时 何 地 入 伍 | |
|------------|---------------------------------------|
|何时何单位参加工作 | |
|------------|---------------------------------------|
|现 家 庭 住 址 | |
|----------------------------------------------------|
| | |
| 本 | |
| 人 | |
| 简 | |
| 历 | |
| | |
|-----|----------------------------------------------|

| | |
| 呈 | |
| 报 | 根据国家计委、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总政、总后〔1988〕后 |
| 单 |司字第663号文件规定,经研究,同意 同志转为非编工人(职员),移交地方安置。 |
| 位 | |
| 意 | |
| 见 | 一九 年 月 日 |
| | |
|-----|----------------------------------------------|
| | |
| 主 | |
| 管 | 根据国家计委、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总政、总后〔1988〕后 |
| 单 |司字第663号文件规定,经研究,同意 同志转为非编工人(职员),移交地方安置。 |
| 位 | |
| 意 | |
| 见 | 一九 年 月 日 |
| | |
|-----|----------------------------------------------|
| | |
| 劳 | |
| 动 | |
| 、 | 根据国家计委、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总政、总后〔1988〕后 |
| 人 |司字第663号文件规定,经研究,同意 同志转为非编工人(职员),移交 |
| 事 |进行安置。 |
| 部 | |
| 门 | |
| 意 | |
| 见 | 一九 年 月 日 |
| | |
------------------------------------------------------
此表存入本人档案
附二:拟安置军队编余职工登记表
-------------------------------------------------------------
| | | | | 出生 | | 政治 | | 文化 | |
| 姓 名 | | 性别 | | | | | | | |
| | | | | 年月 | | 面貌 | | 程度 | |
|---------------------------|-------------|-----------------|
| | 常住户口 | |
| 籍贯 省(市) 县 | | 省(市) 县 |
| | 所在地 | |
|-----------------------------------------|-----------------|
| | | 提干 | | | |
| 参加工作时间 | | | | 批准机关 | |
| | | 时间 | | | |
|-------------|----------------|----------|-----------------|
| 行政(技术) | | 工资 | | 身体 | |
| | | | | | |
| 职务或工种 | | 级别 | | 情况 | |
|-------------|---------------------------------------------|
| 现工作单位 | |
|-------------|---------------------------------------------|
| 何年毕业 | |
| | |
| 于何学校 | |
|-------------|---------------------------------------------|
| 有何专长 | | 从事本专业时间 | |
|-------------|---------------------------------------------|
| 何时受过何种 | |
| | |
| 奖惩及其原因 | |
|-------------|---------------------------------------------|

| | |
| 有何政治、历 | |
| 史问题?是否 | |
| 结论? | |
| | |
|-----------------------------------------------------------|
| | |
| 简 | |
| 历 | |
| ∧ | |
| 含 | |
| 学 | |
| 历 | |
| ∨ | |
| | |
|-----|-----------------------------------------------------|
|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文化程度 | |
| |------|----------------|------|----------------------|
| 爱 | | | 常住户口 | |
| 人 | 籍贯 | 省(市) 县 | | 省(市) 县 |
| 情 | | | 所在地 | |
| 况 |-----------------------------------------------------|
| | 现工作单位 | |
| |---------|-------------------------------------------|
| | 参加工作时间 | | 职务或工种 | | 政治面貌 | |
-------------------------------------------------------------
续表
---------------------------------------------------
| | 与本人 | | | | |
| | | 姓名 | 年龄 | 工作(学习)单位 | 现在住址 |
| | 关系 | | | | |
| |-------|------|------|------------|--------|
| | | | | | |
| 父 |-------|------|------|------------|--------|
| 母 | | | | | |
| 、 |-------|------|------|------------|--------|
| 子 | | | | | |
| 女 |-------|------|------|------------|--------|
| 情 | | | | | |
|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安置地点 | |
| | |
| 及理由 | |
| | |
|-------------|-----------------------------------|
| | |
| 移交单位 | |
| | |
| 意 见 | |
| | |
|-------------|-----------------------------------|
| | |
| 接收地区 | |
| 劳动、人事 | |
| 部门意见 | |
| | |
|-------------------------------------------------|
| 备 | |
| 注 | |
---------------------------------------------------





1988年10月1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批转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供销合作社系统小型零售门市部、饮食服务业企业租赁经营的暂行规定》

天津市政府


批转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供销合作社系统小型零售门市部、饮食服务业企业租赁经营的暂行规定》
天津市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供销合作社系统小型零售门市部、饮食服务业企业租赁经营的暂行规定》,现转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供销合作社系统小型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促进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形式,各区、县人民政府,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给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注意总结经验,使之不断完善。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要努力搞活经营,摆正
国家、企业、职工、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关于供销合作社系统小型零售门市部、饮食服务业企业租赁经营的暂行规定
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财政部〈关于深化国营商业体制和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发〔1987〕55号)精神,结合我市情况,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小型饮食、服务、修理和零售门市部租赁经营,作如下规定:

一、租赁经营总则和办法
第一条 供销合作社系统小型零售门市部以及劳务为主的饮食、服务、修理和专门从事社会废旧物资收购的小型企业,均可实行租赁经营。区公司(总店)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及经营化肥、农药、薄膜等生产资料的门市部和农副产品收购站,不实行租赁经营。个别较大的零售企业,经主
管部门审查,报请上级单位批准,可搞租赁经营试点。
第二条 小型企业实行租赁经营,企业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供销合作社的办社宗旨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租赁经营期间,职工连续计算工龄。
第三条 租赁经营的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租赁经营的小型门市部会计人员不足,可由其主管企业以会计联合办公形式解决。会计人员必须对租赁企业负责,其工资、奖金、福利和办公费用等,一律由承租企业负担。
第四条 租赁经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全员集体租赁外,也可以合伙租赁、个人租赁、一人租多店、大店租小店等。全员集体租赁的,执行集体经济即供销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合伙租赁或个人租赁的,执行个体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
全员集体承租的租赁企业,其税后留利的公益金、公积金、奖励基金(简称“三金”)分配比例,如按现行规定执行确有困难,需作适当调整的,可以区、县联社、市公司为单位,提出调整意见,报经市供销合作社批准后,由各区、县联社、市公司针对不同门店的具体情况,在不突破
统一批准的总比例的前提下,自行掌握安排。
第五条 租赁经营的企业,要实行民主管理。企业经营、分配等重要问题,须经民主讨论决定。集体租赁的承租代表由本店职工推选或采取招聘的办法产生,由职工推选的承租代表,应由职工填具委托书,以取得法人资格。承租代表的收入,一般允许高于职工平均收入的一至三倍。具
体办法,由租赁企业职工讨论商定,并写入合同。
第六条 小型门市部的出租权属于其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在选择承租人时,应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并听取和审议承租人提出的经营策略、发展目标和治店方案,并征求本店职工对承租人的意见。企业出租要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以内部为主。先在本企业、本系统内部招标,再向
社会公开招标,择优确定。租赁方式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小型企业的租赁批准权,属于郊区、县供销合作社、市公司。
第七条 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本行业业务,懂经营,会管理,守信誉的职工均可投标承租。
第八条 出租方和承租方必须签定租赁合同,租赁合同须经公证部门公证。
第九条 租赁期一般为三至五年,租赁期满,由租赁双方决定终止或继续租赁。
第十条 结合供销合作社的特点,租赁费依租赁者实际占用的资金、房屋、企业设施及不同的经营环境级差收入来确定。统一规定为以下三项:
(一)固定资产占用费,按实际占用的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计算;
(二)流动资金占用费,按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三)级差调节金,根据企业所处的地段、经营结构、营业设施、经济效益的不同,由出租方制定出分档调节标准,有的可一定几年不变,有的可确定适当增长幅度,逐年增加,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
固定资产占用费及流动资金占用费在税前列支。级差调节金在税后列支。对地处偏僻、经营困难或原来亏损的企业,可酌情在一定时期内予以减收、缓收或免收租赁费的照顾。
第十一条 为保证租赁期间企业财产情况完好,库存商品结构合理,租赁企业必须向主管部门缴纳租赁保证金。保证金分承租前和承租后两项。租赁前,按占用国家财产总值的5%交纳保证金;承租后,从企业税后留利中按年提取10%作为保证金。个人租赁的,其保证金由承租人缴
纳。集体承租的,保证金由承租代表或集体共同缴纳。属职工全员集体租赁的,其保证金可酌情缓交或少交。
保证金交企业主管部门,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保证金只作为企业租赁期间财产完好的保证。租赁期满后,若没有发生经济赔偿等问题,属于个人交纳的保证金,应如数退还承租方。属于税后留利中提取的,应返还承租企业,仍作“三金”分配。
第十二条 由租赁双方对出租企业的原有财产和商品进行清理盘点,确定冷、背、呆滞商品的范围、品种和数量,并登记造册,作为租赁合同的附件。对按原价销售冷、背、呆滞商品的,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十三条 为解决批准的残损变质商品损失及防止国家财产、设备的失修,租赁企业在税前分别按销货额的5‰和3‰预提“商品削价准备金”和“简易建筑修理费”,交主管企业统一保存、专款专用,年终决算,结余部分退还承租方。
第十四条 试行租赁的企业,原有职工原则上由承租者全部接收。承租者坚持要求减员的,可由租赁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费,由主管部门调配安置。补助费标准和期限,同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第十五条 租赁企业在清查、核实所占用的资金和商品的前提下,到银行办理销货存款户开户手续,贷款由主管部门统贷分用,上贷下拨。
第十六条 企业租赁后,承租者持有效的租赁合同向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企业的所有制不变,只注明“全员集体租赁”或“合伙租赁”、“个人租赁”。同时,要向保险公司按核实后的原值全部参加保险。承租前已经参加保险的,承租者可凭租赁合同到所在区、县保险公
司办理批转手续。

二、承租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七条 承租人是租赁期间企业的法人代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权负责。承租人有以下权利:
(一)有对租赁财产的使用权。承租者个人投资新增的资产,其产权归承租人个人所有,用企业公积金、生产发展基金新增的资产归企业所有。在租赁期间及延长租赁期间内计提的固定资产占用费,留给租赁企业不上交。
(二)有经营管理自主权。在不改变原来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经工商部门同意,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适当扩大经营范围。
(三)有权本着按劳分配的原则确定本企业的分配办法。租赁期间,原企业职工保留原有的工资级别,享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晋级的权利,终止合同后,享受其晋级后的工资待遇。
(四)有权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确定用工形式。有权在劳动计划外录用合同工,租赁合同终止后,录用合同即行解除。
(五)为发展租赁企业,有权按照市政府(1986)103号文件精神吸收社会集资,有权吸收本企业职工在本门市部集资入股,股金按规定实行保息分红,息红相加不得超过15%,其利息在税前列支,农民在基层供销合作社入股的,其股金利息及年终分红由基层供销合作社负责
,不得向租赁企业摊派。
第十八条 承租人有如下义务:
(一)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履行合同的各项条款,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和审计。
(二)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遵守职业道德,文明经商,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三)按时向出租方交纳租赁费和保证金,以及按国家规定、合同签定应上交的各种税收及调剂基金、管理费(不超过销售额的1%)、工会经费、教育经费、职工退休统筹金、农民合同工退休准备金等各项费用。保证职工入股的利息及税后分红的支付。
(四)承担对租赁财产的维护和保管责任。损坏的资产要照价赔偿。承租的资产和场地不得转租、转让和改行转业。
(五)承租人应保证企业的长远利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税后留利部分要按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提取原则和分配比例分配,不得变更。
(六)建立健全帐目,加强会计核算,接受国家监督,并按要求及时报送各项报表。

三、出租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出租方有如下权利:
(一)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对租赁企业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监督、服务。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二)有权按有关规定收取租赁费、退休统筹金、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等。租赁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对税前提取的各项基金,应明确规定提取比例及提取办法。
第二十条 出租方有如下义务:
(一)尊重租赁企业的自主权。严格遵守合同规定,不得干涉租赁企业的自主经营。
(二)为租赁企业培训人员,开展业务技术、经营管理、信信交流等方面的服务。组织经验交流及有关政策法律的咨询,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以出租方为单位,集中租赁企业一定比例的公益金,试行大病号医疗费统筹。

四、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第二十一条 租赁期间,由于国家政策、法规发生变化以及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变更合同的,经租赁双方协商一致,可以修改合同或作出补充规定,并送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承租方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企业亏损,在保证金不能抵顶亏损额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合同。承租方要按合同承担出租方的损失。确因出租方严重干扰承租人经营自主权,给承租方造成损失,出租方应承担经济责任,负责经济赔偿。
第二十三条 租赁期满,由租赁双方和财税、审计、银行等部门共同核查租赁企业的财产和商品库存,发生的财产损失,由承租方承担保证义务。双方对有关善后处理事宜无异议后,方可解除租赁关系或延长租赁期。延长租赁应重新签订合同。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本规定下达前已签订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待合同期满后,继续租赁时,再进行修改、完善。




1988年3月21日

印发韶关市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韶关市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
(韶府办〔2008〕7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韶关市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教育局反映。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四月八日





韶关市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从2008年春季起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为确保我市城镇免费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免费对象的确定

(一)免费对象为广东省户籍非农户口在普通中小学(含民办学校及厂矿、企业所办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外省户籍在本市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暂不列入免费义务教育范围。

(二)广东省户籍非农户口就读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按以下分类享受免费:

1、属本市(地)户口就读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地入学原则安排入学,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2、属外市(地)户口但在入学地居住满五年,并持有符合《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规定》中暂住证等相关证件的,接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就读的学生可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不再收取原借读生规定收费标准与省定免费补助标准的差额。

3、凡不接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就读的学生和广东省户籍非农户口在本市(地)居住未满五年的学生,在享受免费政策的同时,收取原借读生规定收费标准与省定免费补助标准的差额。

(三)复读的学生不予免费。

二、免费项目和标准

(一)免费项目:学杂费和课本费。

(二)免费补助标准。

1、免收学杂费的补助标准:省定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年326元,初中每生每学年466元。

2、免收课本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10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180元。此项资金由省财政全额补助。

由于省定免费标准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标准有一定差额,为确保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正常运作,保持原有的发展水平,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后,现行免费补助标准与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当地政府按照小学每生每年30元,初中每生每年50元的标准给予拨款补助。所增加的经费由当地财政列入年初预算予以保障,不得减少或抵顶原有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

(三)除学杂费和课本费外,住宿生的住宿费等其他费用,继续按照现行规定执行。

三、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的分担比例

根据《广东省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规定,城镇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补助经费,由省、市、县(市、区)财政共同分担。我市城镇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所需经费按以下比例分担:

(一)乳源县、新丰县两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城镇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负担。

(二)享受山区县待遇的南雄市、乐昌市、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和曲江区城镇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省财政负担80%,市级财政负担5%,县(市、区)财政负担15%。

(三)武江、浈江两区城镇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省财政负担40%,市、区两级财政各负担30%。

(四)市直学校(含市批办的民办学校)及驻韶中省企业办学校(凡口矿学校由仁化负担除外)城镇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省财政负担40%,市级财政负担60%。

(五)各县(市、区)批办的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镇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负担80%,市级财政负担5%,县(市、区)财政负担15%。

四、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一)免收学杂费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将城镇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纳入在银行开设的免费义务教育省级专项资金特设专户,统一管理。

(二)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收到省补助资金后,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将地方财政负担的资金拨付到特设专户,并在不迟于学校开学前1周将免费补助资金拨付到中小学校,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

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用于学校的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属于公用性质的费用开支,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不得用于教职工工资、津贴、福利、社保、医保和代课教师工资,不得用于基建开支,不得用于偿还历史欠债以及上缴各级政府行政部门。

六、组织实施及检查监督

(一)城镇免费义务教育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物价、宣传等部门具体实施。

(二)市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检查各县(市、区)免费义务教育资金的管理、使用及落实情况,协助省有关部门开展检查审计等工作。

(三)各县(市、区)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重点对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资金使用、管理及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违规违纪及资金不落实行为进行坚决查处和纠正。各县(市、区)要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投诉举报和监督。

(四)各级物价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加强城镇中小学收费检查,对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后的乱收费行为,一经发现,对主要责任人先免职后查处。

(五)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大对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让这一惠及民心的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